1947年印巴大分裂時從印度移居到巴基斯坦的拉納眾耆老之一~愛唱歌跳舞的"比比"(外婆的意思)




拉納長輩們從印度移居巴基斯坦後在前面這個小村落從零開始建立家園




村外的這條河流夏天有源自山上溶化的雪水~沁涼無比~是印度河眾多上流水源之一




這條豐沛的印度河上游水源之一灌溉了無數印巴大平原的農田~夏日裡牛兒ˋ男孩兒可全都泡在裡面享受沁涼的河水呢


背景是同一條河流~冬天乾涸的樣子~


這篇寫好很久了,原本想要"暗槓"起來,不過,這兩天發現好像遇到了"家族遠親"~所以就一起來分享家族歷史囉~


 


 


 


印度西部的Indus河以南一帶地方,叫做羅吉普塔那(Rajputana),那裡居住著一個勇武的民族,名為羅吉普特(Rajput),"羅吉普特"的意思便是"王孫公子".原來他們是古代侵入的希臘人ˋ波斯人等王族和雅利安人剎帝利族的混血種,他們久居印度,已經全部印度化,自認為古代雅利安人的後裔,但是他們畢竟不同於一般印度人,他們自有特異之處,所以羅吉普特便成為一個新種族的名稱,也便是一個新階級的名稱,到佛教衰落,印度教產生時,雖已把他們列為剎帝利階級,然而他們仍在剎帝利中,別成一系.


 


這是國內研究印度文學的縻文開教授對「拉吉普特」(Rajput)這個種族的描述和介紹.


 


國際歷史學者威爾杜蘭(Will Durant)則在"世界文明史"一書發表拉吉普特是由月氏(Scythia)與匈奴後裔繁殖的民族這樣的看法.


 


源自何方,看起來已經是不可考了,但可以確定的是,拉吉普特是一個戰鬥的民族,以軍事熱忱和勇敢聞名,由於他們的酋長都被灌輸了西方騎士的美德,所以他們甚至以戰死疆場為榮.他們的格言是"善待賓客"ˋ"言出不改"ˋ"永不屈辱"ˋ等.


 


拉吉普特的女子也和男人一樣的勇敢,她們稱為拉吉普特妮(Rajput-ni),簡稱"羅妮"(Rani),她們也同樣忠貞ˋ高尚ˋ視死如歸;每當拉吉普特的城市失守即將被佔領時,男子手持利刀衝鋒而出戰死到最後一刻,女子則燃起熊熊烈火,一起跳入火內,寧願被活活燒死,也不願等著受辱,這樣的烈女精神後來甚至成了印度舊文化裡寡婦殉夫的源頭.


 


在印度戒日王時期,羅吉普塔那這個地方已經成為許多王國分立的狀態,由各王國內的大君各自管理,並且帶領著各自領地裡的人民維持著雅利安固有的村落自治.羅吉普特的酋長大君,稱為"拉賈"(Raja)或是"拉納"(Rana),意即"君王".


 


大約西元710年起,北方的穆斯林(回教徒)開始不斷的進入印度,這期間不少羅吉普特的酋長大君率領著家族子弟們陸陸續續接受了認主獨一的信仰,加入伊斯蘭的信仰國度,一直到十九世紀初.


 


這一千多年間,整個古印度文明區主要成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回教)的共治世界,各種宗教也在此各自發長ˋ彼此大扺相安無事.


 


不過,這個和諧共處的局面因為後來英國的殖民統治而慢慢被打破,甚至在20世紀初英國決定退出這塊殖民地時,還運用了政治操作挑釁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截然不同的教義,導致兩宗教的子民互相殘殺進而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就在1947年的印巴大分裂裡,許多信仰伊斯蘭的羅吉普特家族選擇了離開鍾愛的故鄉,跨越印巴大平原,移居到陌生的巴基斯坦領地,他們篳路藍縷的在此重新開創新家園,雖然一切從零開始,但是,古老家族遺傳下來的堅毅天性,讓他們在異地裡不生不息的繼續繁衍了下來!


 


拉納.席塔(Rana Shita),便是這世紀大分裂裡的芸芸眾生之一,由襁褓中的嬰兒讓兄姊們抱著來到巴基斯坦,流離失所期間雖然失去了雙親,手足也僅剩一兄一姊,但是很幸運的,共生共榮的家族長輩們茹苦含辛的把他們都撫養長大了,席塔並且在20歲時匹配了同樣是羅吉普特家族裡的拉納.布席拉(Rana. Bushirah),兩個同樣來自拋棄印度一切在巴基斯坦從零開始的家族新生代就此展開新生,婚後布席拉很爭氣的生了八個小孩,讓羅吉普特家族在巴基斯坦繼續的壯大了起來.


 


八個小孩裡的老二是個可愛的男孩兒,也是席塔和布席拉珍愛的長男,在成年以後發現,在這個富庶的印巴大平原裡,單純的過著日出而作ˋ日落而息的農業生活雖然也可以祥和溫飽的過完這一生,但是,時光精進,當時已經進入二十世紀末的資訊革命,潛在著的古老家族冒險性格莫名的蠢動著,不甘心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歷史裡只能守在印度河流域裡看男耕女織,因此決定放手一博,超越先祖們過去陸地性的移動,男孩因緣際會輾轉漂洋過海的來到了太平洋西岸的福爾摩沙島-台灣~~


這男孩~就是亞瑟蘭的老公~拉納.義姆蘭.阿敏(Rana Amran Ame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