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當地居民會告訴旅行者,在印度要體驗真正的電影之旅,要去的不是孟買的“寶萊塢”,而是一個叫“托萊塢”的地方。“托萊塢”在印度中部的海德拉巴,那裏有一個“羅摩吉電影城”,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座電影城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


  電影公園挑戰“好萊塢”

    海德拉巴的“羅摩吉電影城”是印度最熱門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大約有150萬的遊客,而印度最著名古跡的泰姬陵每年也只有300萬人參觀。絕大多數的外國遊客從來沒聽說過“羅摩吉電影城”,所以去那裏的多半是印度人。

    有經驗的印度人一般會在海德拉巴市中心叫一輛車,開到16英里以外的電影城,一路上小心避開來往的敞篷卡車和電動黃包車。當然也有坐大巴士影城一日遊的線路,花的錢要少一些。

    “羅摩吉電影城”的標記畫在一塊40英尺高的廣告牌上,高高聳立在一片灌木林上面,幾乎和洛杉磯著名的“好萊塢”標誌差不多大,兩英里之外遠遠就能看見。這個電影城佔地1600英畝,包括合成板的街景畫、混音舞臺、倉庫、後期製作設施、旅館、飯店,還有一個設施齊全的電影主題公園。

    電影城的門票是250盧比(大約5.6美元),是在美國買一包爆米花的錢,當地旅館每天的花費大約在40美元左右。電影城門口總是排著長長的買票隊伍,假如不想排這麼長的隊的話可以買750盧比的貴賓票,還包一頓午餐。

    這裡每年要拍百部電影

    1996年,印度傳媒業巨頭羅摩吉·饒建造了“羅摩吉電影城”,現在70歲的羅摩吉·饒還生活在那裏惟一一座不是道具布景的房子裏。

    一開始,“羅摩吉電影城”是專門為拍電影建造的,但是兩年之後它開始供遊客參觀,到了現在遊客量達到了每天2.8萬人。在這座電影城裏,每年要拍攝至少100部電影。

    電影城裏有許多電影特效的展示,其中有一個“發現號池塘”,這個佔地兩英畝的池塘分成好幾層,隨著水位的不同,展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為什麼在同一個池塘邊拍攝,銀幕中出現的是不同的湖泊景色。

    那裏還有一個“閃回街”,那是一個樹木茂密的四分之一英里長的林蔭道,街邊立著19世紀風格的煤氣燈,假如需要的話這些煤氣燈可以立刻換成60種其他不同的路燈。

    方寸之地看盡戲夢一生

    “閃回街”旁邊,一條歐洲風格的住宅小區街道造得七拐八彎,同時有好幾部電影可以在那裏一起拍攝而互相不會影響。

    電影城裏到處是園林,其中有一個人造海岬有著懸崖峭壁,被稱為“自殺角”,電影裏的情侶們常常來這裡拍攝雙雙殉情的鏡頭。當地的導遊會對遊客開玩笑說:“假如電影不成功的話,導演也可以用這塊地方來‘跳崖自盡’。”

    電影城裏甚至還有一個人造機場,有停機坪、檢票處、金屬探測器和一架大型客機的機艙內部。機場附近有一幢大樓有四個門面,一面是圖書館,一面是基督教教堂,一面是醫院,還有一面是政府辦公樓。

    這樣,男女主人公就可以在圖書館一見鍾情,在教堂結婚,去機場開始蜜月之旅,9個月後女主人公還能在醫院生孩子。在這塊方寸之地,男女主人公就能演繹完一生。

  電影工廠隨時都在“演戲”

    “羅摩吉電影城”號稱是一座包羅萬象的電影工廠,製片人只要拿著腳本走進影城,不用離開一步,就能拿著拍完的電影出來,所有的拍攝、剪輯、混合、上映,都能一氣呵成,還能一下子提供2000個臨時演員,完成一個有品位的舞蹈場景。

    甚至連給劇組人員準備的飯菜,隔音設備,布景需要的仙人掌、棕櫚樹都一應俱全。一年四季遊客差不多隨時都能看到正在拍攝的電影劇組。除了拍電影,這裡還提供大型會議場所、舉辦200萬盧比一場的豪華婚禮。

    電影城裏還有供遊客休息的旅館,可以騎馬、滑冰的遊樂場所,和介紹電影知識的大樓,在那裏能看到現場的“寶萊塢”歌舞表演,雜技,還能穿越“西部荒原”,或者在“邊境”的大街上散步,還能看到“槍手”和“俠客”在佈滿沙子的舞臺上打鬥。

    比“寶萊塢”更適合旅遊

    如果說孟買的“寶萊塢”是印度語電影的生產基地,那麼海德拉巴的“托萊塢”就是印度第二大方言泰盧固語電影的拍攝基地。海德拉巴是一座熙熙攘攘的大都市,那裏每年大約有150部電影出產,僅次於“寶萊塢”。

    “寶萊塢”每年都要出產大約800部印度語電影,在數量上遠遠超出美國加州的好萊塢。但是對旅遊者來說,“寶萊塢”依然帶著神秘面紗,因為當地最主要的6、7個大電影公司是不對外開放的,不像好萊塢的華納兄弟、派拉蒙和新力,更別提環球電影公司那樣的大型主題公園了。

    在孟買可以花100美元請旅遊公司安排一次所謂的“寶萊塢之旅”,但是那樣的旅遊只不過是上午演示一下電影拍攝技術,下午參觀一下電影拍攝片場而已,遠遠比不上海德拉巴的“羅摩吉電影城”。

    ■城市誌

    從高原古城到“網路拉巴”

    海德拉巴是印度第五大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位於印度中部。海德拉巴有400多年曆史,位於德幹高原邊緣,總面積約298.5平方公里。它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以其美麗的自然風景、廟宇、清真寺、尖塔、商場和橋梁而著稱。

    海德拉巴大約有427萬居民,穆斯林人口很多。良好的基礎建設使海德拉巴成為軟體發展、業務承包和生物技術的基地。許多印度和外國的公司在這裡設有總部或研究中心。由於這裡的軟體園區發展突飛猛進,國際上因此給海德拉巴起了個別名Cyber鄄abad,意思是“網路拉巴”。

  ■地理人物

    “末代皇孫”蕩盡家產

    在印度1947年宣佈獨立前,海德拉巴市一直是個延續了200多年的獨立王國。

    海德拉巴“末代國王”奧斯曼的財富超過了20億美元,收藏的珍珠可以“從紐約時代廣場一直鋪到哥倫布圓環廣場”。1967年,奧斯曼去世後,他33歲的孫子穆卡拉姆繼承了“國王”虛銜,大量勞斯萊斯名車和5個信託基金。

    1972年,穆卡拉姆花鉅資在澳大利亞買下了一塊面積20萬公頃的農場。在接下來的20年中,穆卡拉姆的農場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利潤。穆卡拉姆又投資了數百萬美元購買了一個金礦,可這個金礦也沒產出一點金子。他的數任妻子棄他而去,農場也因欠下鉅額債務被查封。

    穆卡拉姆位於海德拉巴的王宮由於沒人管理,已經雜草叢生,快成廢墟。穆卡拉姆到土耳其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並用空余時間研究起羅馬古跡來。(丁宇嵐)


 


原文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1/07/content_5575179.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