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登場─《魯米:生平.思想.餘緒》─希泉2007年台北國際書展主打書



為慶祝今年為偉大的哲學家和密契主義詩人加拉.丁.魯米八百年冥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明定2007年為「魯米年」。身為最偉大之精神領袖與文學人物之一,魯米不斷傳遞著愛、人性與和平的訊息。

加拉.丁.魯米,一個世界性的名字。



在歐洲,他曾掀起一股研究風潮;在美國,他是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然而,在台灣,卻鮮少人知道他。綜觀坊間關於魯米的中文書籍,只有《愛的喜悅魯米心靈小語精選(美麗殿文化:2005)、《魯米-神秘主意的泰戈爾(格林文化:2002)、以及《在春天走進果園》(立緒:1998)三本魯米詩選集,關於他的專門著作可謂付之闕如。而魯米,究竟是何人呢?
 


 


身為神秘主義大師的魯米,其生平與事蹟也泛著些許神秘色彩:他的多重國籍、他的旋轉儀式;而最聳動的莫過於他對夏姆斯的「愛戀」竟與同性之愛如此類似。筆者在此只擬就其身上所帶有之「錯雜性」、以及其思想中「愛與包容」之訴求,作一簡單介紹。
 



 


彷彿所有偉大的宗教家都必須行腳萬里,魯米的足跡也曾踏過萬里土地。他自小便跟從父親離開位於阿富汗的家鄉往西行,沿路翻山越嶺,穿城過鎮,最後落腳於土耳其的孔亞。而正是這趟錯雜的遷徙之旅,造就魯米的錯雜身份;至少,人們無法以地域來為其定名。他既是波斯詩人,也是土耳其詩人;抑或更擴大來說,他是中亞的蘇非詩人。而如今,他跨出亞洲的範界,成為世界性的人物。
 



 


其錯雜的身份不止於此,魯米絕不是「詩人」這兩個字就能定義的。相反地,「詩人」是他最不以為意(甚至引以為恥)的稱號。身為神的熱愛者,詩之於他只是一個表達其對神之愛的工具。真主既造就他愛神的特質,便也賜予其用詩愛神的天賦。lover(愛者)與beloved(被愛者/至愛)是魯米詩中最常出現的兩個字眼;愛者尋尋覓覓著至愛,深陷於癡戀之中,即使烈愛焚身也甘之如飴。以下述兩句詩為例:
 



 


我渴望你更甚於食物或飲水;

我的身體、我的感官、我的心靈,在在渴盼著你的滋味。


 


魯米的詩集中隨處可見此類尋愛者的渴望。故不明就裡者往往會將此種表述視為魯米對人世間男女情愛的描寫,他的詩因而成為熱烈的情詩。殊不知,愛與被愛的關係只是一層隱喻(metaphor);實際上,「神─真主」才是魯米詩中永恒的至愛,而「人─神的造化」是那永遠在追求神的愛者。魯米以等同於西方文學用以形容男女間之至情烈愛的辭彚,來比擬他與神、人與神之間的神聖之愛與親密;只是他用的是其最擅長的象徵和暗喻手法。
 



 


魯米的神聖之愛,反映在其人世生活的便是其對人類的愛與包容。而這份包容及於各行各業、各個階層,更及於各個宗教。魯米最有名的一首詩莫過於:
 



 


來吧!來吧!無論你是誰!
 


拜偶像的,拜火的,來吧!
 


即使你已打破了誓言一百次,來吧!
 


我們的道路不是絕望之路。來吧!來吧!


 


魯米又云:


 


在世界中,有一種雲梯隱藏,它一階一階地延伸,直達天上。每個階級都專有一架方梯,每條道路都專有一塊天地。他們之間互不瞭解,互不熟悉。但那目的地卻是無邊無際的永恒之土;它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魯米在第一首詩裡直言邀請所有不同信仰的追隨者走上信仰之路;在第二首詩裡則更進一進步點出所有世人所行的道路實是殊途同歸的。洞悉信仰本質的魯米,認為所有信仰本質為一,不同的是方法和表象,是故信仰者之間不應有所區別。我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今年定為魯米年的用意,應該就是想藉由魯米─這個以愛與寬容做成其靈魂的人,為此紛擾之世提供一股清流,並提醒世人重拾這份古老價值。


 


希泉出版社於此魯米年推出《魯米─生平.思想.餘緒》一書。書中分成四部分:第一章考其生平、第二章論其思想人格、第三章談其影響力、第四章簡論以其精神為依歸的毛拉維道團。作者謝費克.詹為親身浸淫於毛拉維道團達數十寒暑之人,其對魯米之體認,當比單從書本堆中爬梳所得之作更為深刻。而他亦於本書之英文版出版後幾年過世,本書實為其畢生之心血。
 



 


最後謹以此文,邀請各位光臨2007台北國際書展 希泉攤位 世貿一館 國際書區 A1019。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魯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