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上個月見刊的時候,我剛好手術住院,也就忘記貼上來了。


原文三千多字,另有圖片,配合篇幅,這邊只有刊出一千多字。


今天聯合報繽紛版剛好刊出本篇文章的讀者回響,覺得很有趣,所以就一起貼了上來。


 


------------------------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READING/X4/6151953.shtml


我的巴基斯坦婆家位於印巴大平原北部,不靠海的大陸性氣候和台灣的海島型氣候完全不同,所以,每次只要在冬天返鄉探親,我總會因為不適應當地晝熱夜冷、溫差極大而感冒。


滿牆滿地牛糞
大自然的贈禮


第一次在當地因為感冒而打針時,穿著巴基斯坦傳統長衫罩袍的醫生拎了一個小塑膠袋,大約只有我們在台灣裝了兩人份的豆漿饅頭那麼大。透明的塑膠袋,一眼望去就看得到裡面有一支針筒和幾根針頭,最稱頭的看診工具則是手工血壓計。


整個看診過程不到三分鐘,醫生就要打針,他再三保證針頭是全新的。在眾目睽睽下我只好豁出去,捲起衣袖挨針。在這個整體醫療環境不是挺理想的國家,身體的不適,再加上想到感染的風險,我的淚水流了下來。


當晚,就在晚餐結束時,女眷突然端來一個燜燒著的火盆,直接推到我正躺著的繩床(類似行軍床)下。無法理解發生什麼事的我,趕緊端坐起來,並彎身往床下瞧。


看著我被突如其來的動作嚇壞的模樣,全家人呵呵大笑,老公則神秘的炫耀著說:「這是特別給妳的禮物。」


好奇的我於是朝著這份「火盆大禮」再仔細一瞧,裡面燒的是牛糞哩!婆婆接著幫我蓋上一層大概有五六公斤重的古式棉被,要我繼續躺好,說是給我治感冒的。


原來,在冬天裡,當我們現代文明社會的人用電暖爐、電毯取暖,巴基斯坦鄉間用的是他們最原始的爐火取暖方式。


牛糞,絕佳的天然燃料!在瓦斯相對昂貴又不易取得的巴基斯坦鄉間,滿地的牛糞可說是大自然最好的贈禮。


養牛人家不用說了,養牛場牆壁上貼著滿滿的牛糞餅,不然就是堆滿倉庫的牛糞丸、牛糞球。沒有養牛的人家,為了生火煮飯,還得論斤秤兩的買牛糞回家燒哩。


親自下場擠牛奶
和牛培養出感情


剛開始,我對村莊裡遍地牛糞的情況非常反感。不管走到哪裡,空氣中瀰漫的牛糞味常讓我有無處可逃的恐慌感,看到家裡的女眷們竟然還用牛糞生火煮飯,那才真是絕望……


尤其是她們在做烤餅的時候,一會兒拍麵餅、一會兒手擀麵糰;沾滿麵粉的雙手不但要忙著做餅,還得不時騰出一隻手去添加牛糞以免火苗變小;那一手牛糞、一手烤餅的架式,讓我嫁入婆家多年至今還沒敢吃過一個餅兒。


直到近幾年,我總算可以坦然接受牛糞的存在,原因是我家的公公也養起牛來了。


起初,對於每天喝的鮮奶都是從自家乳牛擠出來的,覺得很新鮮,於是就好奇的想去看公公擠牛奶的樣子。


城市鄉巴佬,看到新鮮的乳汁從公公手中握著的乳頭不斷噴出,實在雀躍,不免也想自己下場試試看,就這麼漸漸的和牛兒們培養出感情。


沒多久,餵牛吃草、牽牛走路、趕牛下河泡水、看牛拉屎拉尿……樣樣都讓我來勁。


我還曾經跟著公公一起下田割草,給牠們準備食物,一想到牠們正吃著我親手割下的青草,頓時覺得這些牛隻親切可人多了。


後來,我發現這些草通過牛的胃壁後,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經過消化就直接排泄出來。


濕濕、軟軟的牛糞具有很強的黏著性和可塑性,鄉下人家於是像玩泥巴一樣,用雙手把牛糞搓成一坨一坨,然後整齊排列著曬太陽。在巴基斯坦鄉間,四處可見一片片的牛糞牆、牛糞田,乃至於已經曬乾堆在倉庫一隅的牛糞山。


牛糞火盆很好用
治感冒禦寒聖品


當我在腦海裡拼湊完牛糞形成的整個經過後,眼前這些牛糞聞起來似乎就不再是臭的了!我就這樣習慣了牛糞的存在,其實牛糞味就跟大自然裡眾多的花香、草香、果香一樣,是屬於大自然的另一種「清香」。境界之高,只差沒有跟公公一樣,每天睡在養牛場,沉浸在牛糞香的夢裡。


每到冬天,在晚餐煮好後,女眷們就會把爐裡剩餘的灰燼倒入鐵盆中的牛糞餅,使其繼續燃燒。一開始火盆會冒出濃煙,燻得大家眼淚直流。總要燒個大約十分鐘以後,濃煙才會散盡,不再燻人,這時全家便會圍著火盆取暖。


若家中有人感冒,此時就直接把牛糞火盆放在繩床底下,讓他烘背,治感冒。


牛糞火盆透過繩床傳遞到背脊上的溫熱效果,有點像中醫療法的熱敷,尤其在溫帶大陸的冬季裡,當全身血液因為過於寒冷而凝滯,導致身體不舒服時,只要在牛糞火盆上烤個半小時,血路立刻又活絡起來,不但通體舒暢,甚至還有排汗作用。


自從體驗過牛糞火盆帶給我的舒適感之後,每次冬天再來到巴基斯坦,當我又因為氣候上的不適應而頭痛難受或嚴重咳嗽時,總會要求家人給我來個「牛糞火盆療法」。屢試不爽,不但頭痛症狀很快減輕、咳嗽緩解,就連鼻塞也會通,感冒幾乎好了一半。


我從此愛上那溫溫熱熱、全身血液暢流的快活感,在異鄉寒冷的夜晚裡,最大的期待便是躺在繩床上享受那溫熱,有感冒當治病,沒感冒就當養生。


牛糞火盆,不但是我在巴基斯坦舒緩感冒的小秘方,還是冬天裡禦寒的好夥伴。


【2011/02/15 聯合報】@ http://udn.com/


 


---------------------


讀者回響: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READING/X4/6213046.shtml



讀者回響/回味無窮的牛糞













 


 




日前拜讀繽紛版上亞瑟蘭撰寫的〈牛糞處處飄香〉,頓時,牛糞的香氣似乎從四面八方撲鼻而來。

從小生長在農村,小學三年級,家裡那一頭水牛就歸我照顧。農忙時割草、餵食;農閒時放牧、泡澡,都是我課餘的工作。而牛圈就在住家的左廂房,水牛可以說是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家人。

牛的食量很大,每天產生的排泄物十分可觀,這些排泄物是否會造成我們的困擾呢?其實一點也不,它可是農家的寶貝呢!我們會把牛糞放置在堆肥場,讓它發酵成為有機肥,在化學肥料尚不普及的年代,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牛糞的用途當然不止於此。因為牛糞富含草類纖維,又具有很強的黏著性,蓋土角厝的時候,新鮮的牛糞和水攪拌,正是水泥或石灰最好的代用品。您認為很不衛生嗎?還有更精采的。

早期農家無錢鋪水泥稻埕,幾乎都是以泥土鋪成,曬稻穀時,為了避免泥粉與穀子混在一起,就利用牛糞可作為水泥替代品的特性,在稻埕鋪上一層「牛糞水泥」,待乾燥後,就像水泥地一般,供作曬穀場。沒有稻埕的農家,就利用收割後的田地,整平後再如法炮製,上好的曬穀場就出現在眼前了。

您以為牛糞是臭的嗎?在傳統的農村,它可是最天然的「芳香劑」。一到農村,少了這一味,似乎就少了農村味,也少了一份親切感。如今,那牛糞處處飄香的日子,似乎只能在夢裡回味了。



【2011/03/16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