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宅門在奎達 裡二太太瑟琴娜的那第十個孩子,我特別邀請瑟琴娜有空一定到台灣來玩耍。


我其實只是象徵性、客套(我們的文明總是客套 )的說說,沒想到瑟琴娜卻以很認真的表情回答我不行:因為出門要穿布卡。而且,除了上市集、去醫院、回娘家,她們平常也不太出門的。


說著說著,旁邊的女孩們怕我不知道甚麼是布卡,還立即從瑟琴娜的衣櫃中翻出來給我看。


第一次看到穿這種阿富汗傳統藍布卡的女人,是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的衛星城瓦拉賓第(就是政治明星布托被暗殺的那個城市),當時只是遠遠看著,心裡想著的,和一般人一樣:「沒想到真的有這麼被壓抑的女性」!



猜猜看是上面那個藍布卡裡面被「壓抑」的女人是誰??沒錯,就是亞瑟蘭啦。透過藍色格子看外面的世界,視野並沒有書上說的那麼受限,比起戴眼鏡的人們,甚至還遼闊多了!


別看我一副「被壓抑」的樣子喔,布卡底下的我可是因為和孩子們正玩得開心而張著大白牙、咧嘴大笑的開懷!當時心裡想著的是:總算可以不用為了保持形象而掩著嘴含蓄的笑不開大牙了!


 


小孩們怕我不懂,爭相示範著穿給我看,等我也親自穿上去後,真是覺得太鮮奇了。


首先,隱約透著絲光的布卡材質實在輕盈;過去書上寫的或是電視上給的印象,總說可憐的阿富汗女人們被迫罩在這些厚而重的藍布卡下,既悶且熱,輿論總同情她們的「被壓抑」。


然而,讀過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The Bookseller of Kabul):內附布卡圖文 的朋友一定記得:「從1901到1919年。。。後宮的兩百名女眷穿著布卡,以免她們美麗的臉龐在她們走出宮門時勾引男人的視線。。。布卡成了上流社會女性的一種服飾。。。。。到了二十世紀50年代,穿著布卡蔚然成風,但也僅僅侷限於富有的家庭。」


上面這段話我在這次的旅程中得到了印證,可惜作者接著又自己否認了上面的說法,說是「這種服飾現在成了窮人階層的一種象徵,許多女僕和小女傭接手了主人們的絲綢布卡。


可見,所接觸的階層不同,得到的觀感、結論也完全不同。


至少,我在卡卡將家裡看到的是一整個超HIGH咖大家族,罩在藍色布卡底下的這些女孩們,各個活潑熱情、美麗的裝扮著自己;我身上這件布卡的主人瑟琴娜,更是一位有著高傲氣息、令人望之儼然的高眺美女,她可是在卡卡將熱烈追求下、自由戀愛、甘願嫁來當二太太的唷! 聽幽默風趣的卡卡將說,在那之後也還有女孩擋住他的車子嚷著拜託卡卡將娶她哩。


誰說藍布卡下的阿富汗女人都是受壓抑的?


我們這些「文明人」總是太驕傲的以自己的「文明價值」去解讀別人的「文化」了!


看外國女人穿布卡,整間屋子的人都HIGH翻天了,這個造型是女孩們幫我「喬」的,想來布卡也是有不同玩法的。


果然,在我脫掉布卡之後,另一位女眷立即搶著穿了去,讓我見識到她們平常在家裡怎麼玩布卡的。


 


 


 


 





哈哈,真是被打敗了,小女孩穿著布卡轉圈圈後立即蹲下,利用氣球原理,原來布卡可以玩成這麼輕巧的「小帳篷」哪,孩子們要我拍照給他們看轉起來的樣子,不過鏡頭不好抓,加上旁邊的男孩們每個都想搶鏡頭而在旁邊攪局,兩三位女眷輪流轉了好幾次後才終於拍到這張完美弧度。




大功告成囉!


最難能可貴又最令我汗顏的是,和大家玩得盡興後掀起布卡的這位小女孩,在結束布卡節目後,當現場還亂紛紛的又起了新點子準備要玩新把戲時,她示意我要做禮拜了、也試圖提醒其他孩子,我此時「撒旦」焚身、竟然替自己找了沒帶拜袍出門不方便禮拜的說詞打混推辭,其他孩子就更別說了,女孩環視了一屋子的亂紛紛後,兀自戴起自己的頭巾,在紛鬧的小屋一隅,自己一人做起屬於自己功修的禮拜來了!


汗顏啊汗顏!!這女孩「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境界真是讓我慚愧到應該當場就去撞牆的,但我終究還是沒有去撞牆也沒有去做禮拜!祈求阿拉原諒,如果這屋子的人都因為我的到來而跟著我墮落沒有做齊當天的禮拜功課,拜託阿拉原諒我,拜託再給我下次的機會啊


 


 


總之,您還認為藍色布卡底下的阿富汗女人都是被壓抑的、都是悲情的嗎??


希望看完這篇後可以讓您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