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並不想寫這本書的,可是自從知道有朋友為了更貼近穆斯林的生活(就當是我自做多情啦),所以剛好也買了這本書並且引用其中部分做參考後,我就覺得多一天不寫這本書,就多一天罪惡感,因此趁今天有空檔,趕緊寫下寥寥數語。


 


 


陰謀。


我覺得這本書的出版簡直就是一個反宣傳的陰謀。


 


首先,作者並不是真正的伊朗人,而是來自俄羅斯移民的混血後代,實際的家庭生活也都以俄羅斯為文化主軸,在這樣的背景下,又用十分主觀的態度來說故事,全書讀完幾乎讓人相信她是個只差沒有被冊封的剛烈聖女了。


 


 


接著,作者以「德黑蘭」做書名抬頭的這個陰謀實在成功。當然,我們也可以解釋那是行銷手段啦,我不否認就這點來說他們也是成功的,至少我的確是因為「德黑蘭」這三個字而買下了此書的。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也期待可以從本書看到一些伊斯蘭國家(伊朗)面貌的;然而,全書對伊朗人文風土的書寫微乎其微,反倒是對於作者在裏海和親友、異性的度假風情著墨不少。


我不知道從一個在裏海有度假別墅的外國人家口中說出的伊朗故事能具有多大的代表性?


所以,我非常贊成寫序的胡晴舫對本書的態度: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歷史,也只說自己想說的故事;這些所謂「親身經歷」的人所說的故事,絕對不代表真正的歷史。


 


 


再者;如果你期待從書中了解一些伊斯蘭的教義那麼你也錯了,因為除了提到一些少數穆斯林部落實行的、不被承認的、極端的教義外,對伊斯蘭雖沒有直接的負面書寫,但都用「比較法」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宗教才是正道;這由作者用了不少篇幅引用自己所信仰的聖母經文就可看出來端倪。甚至連多年不孕的穆斯林女孩在她的教導下唸了聖母經兩三個月後就奇蹟的懷孕了這種故事都有,一般人讀起來都覺得怪力亂神了,更何況亞瑟蘭這個「想太多」的穆斯林。


即使在敘述自己的初戀穆斯林情人時,也是宗教比較多於愛戀書寫,以致於她在初戀情人死後寫的一些感傷懷詞都讓人覺得不過是為了賺人同情的場面話,甚至只是為自己不久後就理所當然投入另一位教會青年的偉大愛情作辯解;這些僑段真是讓我深深的為書中這個純情付出卻被拿來消費的穆斯林青年難過不已啊!


 


 


然後,跟所有讀者一樣,我覺得有太多理由可以質疑本書故事的真實性了!


20年前的往事在沒有寫日記的情況下可以連月、日都記得一清二楚??我自己推算過,小時後的許多片段記憶的確可以永生難忘,但是,連日期都回想得起來嗎?還不是只有一天、二天、三天耶?!!


作者強調自己的家境不富裕,卻又不斷描寫每個暑假都到裡海別墅度假的回憶;不但自己家有別墅,她的阿姨也有別墅,幾個書中主角也都是在裏海的度假別墅認識的;其他人回到德黑蘭後都還是富裕人家、住著寬闊大房,只有她回到德黑蘭後,「房子是租來的」,「幾乎沒錢買書」、、、、、邏輯上不詭異嗎?


還有,連伊朗人都說進去了就很難活著出來的那個政治監獄,作者卻可以像自家廚房一樣來去自如,說出來結婚就出來結婚,然後住進老公的新家、拜訪公婆、、、說要回去坐牢打包個行李就回去繼續坐牢、、、、、何梅尼政權下連對自己人都不放過了,卻獨厚作者?


更多的所謂「巧合」都讓人覺得實在是太「小說」了!!


連開門見山就說自己寫的是小說的「追風箏的孩子」都有書評家批評情節安排的太過巧合而失去真實性,更別說這標榜著「真人實事的囚徒」全書幾乎天衣無縫的劇情安排了(EX:正懷疑難道她和阿里沒有小孩時,接著就看到作者交代因為跌倒所以小孩流產;接著猜作者會怎麼交代阿里給她的鑽石結婚戒指,沒想到作者還真的就精心的帶到遙遠的裡海度假別墅去藏在海邊的石頭下了......不知作者知不知道??別說20年前了,就算是現代,大部分中東、南亞國家人結婚時最愛的都還是金飾,...)!!


 


 


然後,我要說的是:作者真的是一個很沒有感情的人。書末花了很大的篇幅感謝了一大串讀者完全不認識的人,從她的老公、出版社、到鼓勵她寫書的人、幫助她找資料的人、、、感謝詞洋洋灑灑兩三頁,卻竟然沒有謝過那個她自己願意下嫁卻又堅稱被強暴、深愛她甚至為了救她而死的「穆斯林老公阿里」、以及幫她出獄的「無緣的公婆」......


 


 


有空就待續.....沒空就就此打住....老闆催人下班囉......


 


ps:3/3:本來標題叫大家別買這本書,不過好像太偏激、太過分了,怕被出版社追著罵,所以改成現標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