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之一:伊斯蘭文化的美與迷思


作者:楊舒閔










作者:


 


   在西方媒體傳播下,伊斯蘭世界的錯誤訊息,如千萬種子深植在人的刻板印象中,烙印成一種標誌、標籤,人們對於這神秘的境域,只有西方傳播的激進屠殺的暴民、歧視女性的民族、不吃豬肉的行為等的負面思慮,這些既定印象,否決伊斯蘭文化底層裡深邃的奧秘與意義,阻礙人們跨越文化的鴻溝,剝奪彼此


文化與心的距離融化的機會。


 


   人們誤信伊斯蘭教為野蠻、無文化水準,事實上伊斯蘭世界的文化成就,鐫刻在歷史川流間,留下燦奪如星的浩瀚文明,如火炬般燃燒人類西方文明的百年燈火。阿拔斯王朝設立「智慧堂」,融合圖書館、大學和翻譯中心,並推動「百年翻譯運動」,將古希臘的典籍、印度數學醫學保存下來,讓歐洲人在十二世紀,得已破除中古的陳腐,憑藉這些失落的書典、知識,開創新時代的壯闊波瀾。伊斯蘭文化也是第一個發展出「零」概念的國度,第一個運用「代數學」的文化區,其智慧的源流,壯麗而繽紛,深深影響人類發展的關鍵。


 


   人們對於伊斯蘭教飲食上有很多意見,伊斯蘭教禁止食用豬肉,實源於古蘭經裡的規定:「真主只禁戒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此原則事實上備受許多病理學家肯定,豬的生活習性較為骯髒,肉質裡攜帶許多寄生蟲、病菌,這些病源不能由高溫或消毒消滅,其實這是一個相當正面、健康的文化規則,讓許多伊斯蘭人民免於豬隻的疾病侵擾。


 


   伊斯蘭在西方媒體的主導下,指責為迫害女性的文化區,解讀為多妻惡習的國家群,事實上,伊斯蘭文化的女性擁有平等的繼承權、財產權,丈夫過世,妻子有權繼承財產,子女不分男女都付予繼承權,而多妻制則是環境和歷史的演變,長期戰火黃沙,孤兒寡母無人顧悉,由男子優先娶寡婦、無人照顧的未成年少女,讓戰爭留下來的生命,能在屋簷下度過寒風沙捲、貧困戰亂,在戰火中輕綻生命的光輝。


 


   伊斯蘭有許多優良傳統,如優秀的商人傳統,他們是中古時期國際貿易的燦星,往來唐宋朝、地中海印度洋,他們的風帆浪跡過無數海峽,他們的駱駝商隊踏遍中亞沙塵,帶來文化的傳遞、融合,在中古的灰暗裡,帶來新世界的理想、知識、文化。同時,他們帶來民族的解放,讓在拜占庭專制統御下的近東民族,脫離其專制的銳爪,並在其寬容政策下的民族能獲得舒緩,只要其國家願意接受統治,就給予安全和文化上的保障保存,讓許多民族得以在其羽翼下隨微風輕飛,免於兵荒馬亂的烽火吞噬。


 


    伊斯蘭文化的美,在歷史的長河裡,綻動著獨一無二的美,在她神秘面紗下,有著動人的文化爍光,燦明了一頁人類歷史,帶來中古末的萬籟曙光,各種文化翻譯保存、數學概念運用,深刻的影響每個世紀,跨時代的文化融合和經濟開展,讓封閉的世界撕裂、融合,開創一葉葉歷史,紛飛成奪目的一季閃爍。但這些美麗,都在各種迷思下遮掩,如女性的迫害、飲食豬肉問題、蠻民蠻荒文化區塊等,如千萬煙塵封鎖住她的美,藉由了解來破除這些障礙,讓心走進伊斯蘭教的方牆、半圓尖頂裡的世界,我們才能感受她謎樣的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