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DEVDAS第一女主角劇照
印度電影DEVDAS第二女主角劇照

印度電影DEVDAS劇照



印度電影Mohanbbtein劇照



印度電影Kal Ho Na Ho 劇照



 


我正坐在電腦前打資料,客廳又傳來了熟悉的旋律:印度歌曲。老公又自個兒看印度電影看得起勁了!

印度電影迷人的程度,讓幾乎在印度電影文化「薰陶」下長大的人一輩子不會放棄印度電影的熱愛,老公就是一個例子。來自巴基斯坦的他,父輩都是在1947年的那個大分裂從印度移民過來的,而這兩個國家除了宗教各有堅持外,在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可以說仍是血濃於水。

我也是在結婚以後才開始學著和老公欣賞印度電影之美的。不過,看過印度電影的人都知道,片長大多在3個小時以上,中間還穿插著印度歌舞;初看印度電影的人一方面不熟悉電影情節的步調,一方面不習慣看得正入戲的時候忽然劇情中斷、歌舞了起來,所以對印度電影也會有兩極化的反應;很多人誤會穿插的歌舞純粹是娛樂觀眾的視覺效果或是「串場」用的,某印度旅遊筆記書的作者甚至將其解讀為「莫名其妙」!

其實,歌舞和劇情絕對是有關聯的,說起來,這樣的電影藝術或許有點像是台灣的歌仔戲,因為怕用「演」的步調太慢,所以,乾脆用唱跳的來帶過劇情;比較起來,印度電影的演譯方式其實更是活潑而淋漓盡致呢!

老實說,我和印度電影的初體驗也並不是挺美好,主要是因為沒有字幕,在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又沒有熟悉字幕輔助的情況下,若沒有人在旁邊及時翻譯,常常會看不懂;再則,因為工作忙碌,所以也沒有3~4個小時的耐心坐下來從頭看到尾!

剛開始,老公很積極要和我分享他生命中在精神層次很重要的這一部份,但是每次邀我一起看的時候,我總寧願躲著逛自己的網路,或是鑽進被窩睡大覺,過分時甚至和家人一起批評印度電影:老是那幾個人在演、旋律也是千篇一律、、、有一次老公說什麼也要我陪他一起看,甚至只要我躺在旁邊睡覺ˋ可以聽到從影片中迴旋出來的音樂就好;而我就是不開竅,無法欣賞印度電影的美,好一陣子後,老公終於死心的放棄,日後經常深夜一個人帶著電視耳機獨自餵養他離鄉背井的孤獨靈魂。

漸漸愛上印度電影,是從印度歌曲聽回來的。

我原本對於聽音樂這件事就沒有特別偏好,只要是好聽而觸動到我某條神經的旋律,就會放在心裡很久都不忘記,能被我記住的旋律,幾乎對我而言都是有「故事」的,可能是某段童年記憶,或是某個街頭角落,甚至是某個熟悉身影,例如:聽到江娜的「惜別的海岸」,腦海就會浮現很遙遠的小時候的某個過年裡和爸爸在小鎮上電信局門口賣自家種的大白菜的那個畫面。聽印度音樂也是這樣!

拜老公對印度影音的執著、迷戀所賜,結婚以後可以說「聽音樂」=「聽印度音樂」,尤其現在做生意的關係,,我們店裡每天必須不停的播放印度歌曲,可以說一整天都浸淫在印度的靡靡之音裡。而大多數印度歌曲都有它的電影背景故事,在聽不懂歌詞的情況下,如果能看過電影就好,感覺上,這樣的歌曲才有了靈魂;我一直沒有時間坐下來耐心看電影,但是由於這樣的每天沉溺,所以腦海裡印記著許多美麗的旋律,於是央求老公找這些我喜歡的歌曲它原本的電影來看,因為很想了解這些歌曲背後的故事、很想知道這些歌曲被賦予的靈魂;就這樣的,慢慢的為了聽音樂而去看電影,甚至會主動找老公一起看了;然後,一點一滴不可自拔的竟也愛上了印度電影藝術,以前最是讓我說嘴會浪費時間的歌舞片段,反倒成了最不願錯過的精選畫面,經常經常反覆倒帶兀自回味!

現在最得意的是老公了,因為異國婚姻的組合永遠不會停止的爭論是「到底誰的文化比較優秀?」雖然到現在我不承認國產的電影比較不好看,但是,我央他幫我找印度片來看的確比我自己去看國片甚至洋片的次數多了!

當然,也別以為所有印度電影都是值得稱頌、非看不可的,因為印度電影產量實在太多,劇情品質良莠不齊是必然的,我也時常因為老公的葷素不忌而看了好多灑狗血的鄉俚俗片,浪費不少精神體力和寶貴時間;甚至連我最喜歡的印度男影星SRK(號稱印度湯姆克魯斯)也演出不少讓我啞口無言的「浪費片」哩。

分享幾個愛片吧,都是上面說的這位印度一線男星SHAH RUKH KHAN主演的:

Devdas(寶萊塢生死戀):是目前許多喜愛印度的人熟知的經典片,奢華的英殖時期上層階級的排場令人眼花目眩;被影評人士拿來和好萊塢電影「紅磨坊」相提並論,但是內行人都知道,俗麗現代的紅磨坊排場和Devdas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尤其是男女主角青梅竹馬的依戀、至死不渝的堅持,若非深入了解過印度文化內涵,實在難以理解這其中諸多不可理喻的誇張舖寫片段。這種感情的敘述絕非「紅磨坊」能與之比擬的!

Mohabbatein: 這次真的是生死戀,男主角為了打開已殉情女友其鐵石般頑固的父親舊社會體制的價值觀,以同樣頑固的堅持硬挺並試圖轉化彼此對已逝女主角的懸念。劇情反而不是我的最愛,而是那整劇靈魂的主旋律。不管是以穿插在劇中的小提琴伴奏方式呈現、或是男聲激昂的宣示、或是女聲高亢的淒訴;同一個主旋律在片中做了各種不同方式的演繹。

我在看完這片之後,連著好幾天睡夢中迴旋的都是那曲子,並且身陷生死相戀的哀淒久久不能自己;在幾個月後的現在,主旋律仍然經常在清晨醒來的時候敲入心弦,真是中毒不淺!這樣的影音震撼是我從看國片到歐美大作從來沒有感受過的.。


KAL HO NAA HO:一部2004年初出爐的新片,第一次看此片是巴基斯坦家人寄來的,但因為是阿拉伯字幕所以我完全鴨仔聽雷有看沒有懂;AMEEN又邊看邊來不及翻譯給我聽,焦急著想知道劇情發展的我還因為他自己看的入戲而我融不進劇情而氣哭了,因為沒有看懂的強烈遺憾;所以後來自己去香港時再買了一片準備重看,當時店員一再跟我保證有英文字幕,沒想到竟然還是阿拉伯字幕,真嘔死人!也許是可以切換的,只是我自己笨不會吧!

若是你自知身染重病,無法陪彼此愛慕的戀人走過人生旅程,你,還會表白嗎? 「這輩子,我把她借給你、讓你照顧,下輩子務必還給我!」是此片經典表白,也是男主角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身為穆斯林的我若是作編劇的話,應該會把後面那句改成「永恆的後世裡,就讓我自己來吧。」

主題歌曲都很好聽,為了聽這部電影的歌曲,我還特地買了2004的印度電影原聲帶精選,後來有一次在印度朋友家看電視,電視剛好廣告起這部片子,霎時全家4個小孩和一個女傭全部一起大聲跟著歌曲唱和了起來,那是我久久才會經歷一次的所謂「血液逆流」的感動,至今無法忘懷!


不了解印度文化對初戀的執著的人,可能要批其為過度煽情了,然而,這卻也是印度電影之所以深深扣住每一個觀賞者心旋ˋ解慰許多下階層印度人空虛心靈的必要情愫!



印度電影年產將近800部,是全世界電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好萊嗚的兩倍吧?在台灣也許它是屬於非主流電影,但因為印度人遍佈世界各地,所以印度電影的發行量其實不小,觀眾群也大,而且幾乎都很死忠,從東南亞到中東以至於英語系國家都有,這由我看過的電影從無字幕ˋ英文字幕ˋ阿拉伯文字幕ˋˋˋˋˋˋ以至於現在的中文字幕都有可以證實,可惜,台灣都被好萊塢蝕據了,以至於印度片只能屈居小眾市場;但是,只要看過印度片的人大多能感受到「不愛上它也難」這樣的魅力吧!或許這也是印度人引以為傲的許多成就之一!

寫於200410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