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大家都會拍很多照片,不知大家會把照片寄回當地給他們做紀念嗎?我自己幾乎都沒有@@。。。。
五月份去巴基斯坦的照片一直都沒時間好好翻看&整理,剛剛在準備另一份作業時,才發現這張還頗有意義的畫面:《愛在巴基斯坦蔓延》封面的小女孩,拿著印有自己照片的書讓我拍照。。。


只是,我記得現場明明笑呵呵的,怎麼照片上卻都沒了表情?唯一不變的是,個個雙瞳炯亮。^^



 


2100/12/29


------------------------------------------------


 


今天我也簽收了出版社給我的「版稅」,老闆娘說我這份版稅實屬難得 。




過程的確有點曲折,中間換過至少兩次還三次的約,最後則是「彼此說了算」搞定的。即使出版社老闆娘說我會被寵壞了,但是,看著簽收單上那不到一個月房租的微薄數字,還是難以想像,如果這份版稅「實屬難得」,那麼,專職作家到底要怎麼活下來?



好吧,結論是,亞瑟蘭的那本《愛在巴基斯坦蔓延》,對台灣朋友而言是散播歡樂散播愛的,對巴基斯坦朋友而言,卻竟是「禁書」,嗚。。。這幾天,因為家裡有訪客,所以,從服飾店到餐廳乃至於家裡,被藏得一本影兒都沒有,如此的夾縫中求生存,賣一本書卻賺不到一杯全家的咖啡喝呢。。噗。。還沒看過的朋友,敬請多多捧場啊。。。^.<


------------------------------------------


附錄聯副文章~


作者:向明


每到年頭歲尾便是各行各業對一年來收益盤整結算的時刻,旨在看看這一年來忙和了這麼久,到底有沒有一點進帳,或者生活所需能不能夠打平。煮字療飢的作家,或者現在流行的所謂「文字工作者」,原本就沒有「飯主子」,也就是發工資的老闆,完全仰仗自己手上那支筆,絞盡腦汁寫個故事、編首小詩,勇氣企圖大者寫個劇本,到報紙雜誌或電視台換幾文稿酬,以度苦日。然而到了年頭歲尾,臘鼓頻催,作家原本就是一個不事生產,未能有利民生的行業,到了這一年沒剩幾天,有稿仍是無人採用,即使家中已達無隔宿之糧的窘境,也沒個主子可以投訴、沒個善人會來救濟的。宋朝賢相呂蒙正在某一年的臘月,灶王爺上天回報人間諸事的那一天,便寫了一首詩託灶君司命轉呈玉皇大帝訴說他的窮苦,詩曰: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呂蒙正是大宋的一個宰相,又是個不沾邊的清官,想來他的所謂文章,必定不是如我輩只求換幾文稿費度日的閒扯淡,然而即使他寫的那些經國濟世的大文章也不值錢,只能以清湯寡水來送灶神,連個讓灶神嘴甜的麥芽糖也買不起,這個官也就真夠清貧了。宋朝那個亂世連大臣也難以苟活,遑論其他。


就在今年十二月初,大陸文匯報《讀書周刊》刊登了一位小說作家的投書,題為〈稿費偏低,寫個中篇不夠請人吃飯〉,文中稱:「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載,小說家郭敬明以人民幣2450萬元居榜首,難掩當下眾多普通作家收入的困境。」中國大陸的作家本來一直被國家養著,每月有工資可拿,而且有等級之分,如果是省級以上作家還可以配一套房子,而今只為一個中篇小說的稿酬不夠請人吃一頓飯,便埋怨稿費太低,而與能賺得大把銀子的獨立年輕作家作比較,說起來也真是一大諷刺。不過幸運的是,這位作家的一段抱怨,大陸有關當局居然有了立即回應。中共中央國家版權局副司長解釋,1999年版權局出台的原創作品每千字30到100元報酬規定,係根據當時國家整體經濟水平和一般文化產品的市場價格等因素制定的,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適度調整作品稿酬標準是應該且必須的,近期已將修訂過的稿酬標準納入工作計畫。看來大陸作家稿酬調升是指日可待的事。除了固定工資和福利,稿酬也隨商品經濟的發達而提高,大陸行政當局對作家的照顧可說非常周到。


有人常常形容台灣這個島為亞細亞的孤兒,作為這島上的一分子,我倒並沒那種被棄的感覺。倒是作為這島上的一個作家或詩人,不被聞問照顧的擠向邊緣又邊緣則是不爭的事實。老農有老農津貼,老兵有老兵加給,工人有加班補助,而作家寫得昏天黑地出來的作品,幾乎沒有園地可供發表,發表所得稿費也低得可憐。數十年來工資物價飛漲,只有稿費不但不漲,反而一直調降。想想一首苦心經營的短詩,有的地方只換得一個漢堡的代價,要這些只有這點小小本領的文字工作者如何不覺得多麼不被重視。


老實說台灣詩人作家,大概沒有人會羨慕對岸同行那種被包養照顧得感覺溫暖的制度的,作家被當作工農兵一樣拿工資享福利,當然也得聽命於給予你待遇的主子做點事情,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何況不止午餐,有時連下午茶、消夜及桑那都管。這和台灣詩人作家一直認為,寫作乃自由意志的自我發揮的旨趣大相逕庭,是不會要求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只是人家一位小說家大膽抱怨兩句,便有國家相關單位的官員馬上出來坦承,早年所訂稿酬實在已不符現在生活水平所需,已立予修訂提高納入下年工作計畫,便覺得能有人出來解決問題總是好事。我們這裡有些刊物一首詩只能換一個漢堡,有的作家更如陸游一句詩所說「著書雖如山,身不一錢值」,已是這多年來的尋常景像了。可我們連投訴也無門,也沒有哪個單位訂一個稿費核發標準讓人遵從,因為我們那區區小數目的稿費或版稅並非來自政府單位的年度預算,而是報紙雜誌或出版社經營所得的比例分配,在此書市還不如擺地攤賣小菜獲利高的年代,已是難能可貴了,作家們也能體諒。因而,我們誰要當作家覺得苦,那是自找的,因為沒有一個民意代表是作家或詩人,可以在朝發聲;又不屬於三百六十行任一行業,沒工會組織,可以帶領走上街頭抗議。總之自作自受,怨不得人,那就自力救濟吧。


 


原文網址:


http://www.udn.com/2011/12/24/NEWS/READING/X5/6801391.shtml


 


2011/12/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亞瑟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